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1-1552
国内刊号:44-1595/P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4121 人次
 
    本刊论文
围岩蚀变在深部找矿中的指导意义

  〔摘要〕通过对湘南地区矽卡岩类型铅锌多金属矿的分析研究大致了解围岩蚀变在深部找矿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围岩蚀变,深部找矿,指导意义

    在国内大多数内生金属成矿均伴有特定的蚀变类型。这决定了特定的蚀变类型在找矿中的重要意义。其中矽卡岩化是一切矽卡岩型金属矿床普遍具有的一种标型蚀变类型和直接找矿标志。不同地区或不同成矿元素组合的矽卡岩型矿床,往往具有不同的矽卡岩化以及不同成矿的只是意义。在湘南锡、铅锌多金属矿化有关的矽卡岩化主要是钙质矽卡岩,镁质矽卡岩很少,且主要是钙铝榴石-钙镁榴石系列、钙铁辉石-透辉石系列以及硅灰石等无水硅酸盐矿物组成的简单矽卡岩。这种简单的矽卡岩只是指示隐伏花岗岩体存在的一种重要标志,不具有直接找矿意义。只有在这种简单矽卡岩之上叠加一系列含水和挥发分矿物而形成复杂矽卡岩时,才可能有矿化作用发生。目前在湘南地区一发现和开采的如:柿竹园、香花岭、祥林铺等矿床中的矽卡岩化一般都有多个世代的石榴子石、辉石、符山石、角闪石、萤石和云母等,说明与其相关的岩浆活动具有多期多阶段性,正是这种多期多阶段的多金属成矿作用,形成了大型的铅锌多金属矿床。

    特定的矿床类型常常伴有特定的蚀变类型组合,利用蚀变类型组合标志寻找特定的隐伏矿床。

    我国江西德兴斑岩铜矿床中,则出现以岩体为核心和一接触带为核心的两种蚀变分带的重叠发育特征。总体表现为以以岩体为核心有里而外依次为早期钾化→中期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晚期碳酸盐化、青盘岩化的蚀变分带特征。与铜的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则表现为以接触带为核心,由接触带向两侧的环状分带特征。蚀变分带规律由接触带向两侧分别表现为:有接触带向岩体一侧依次为石英-绢云母化带→绿泥石(绿帘石)-水云母化带→绿泥石(绿帘石)-伊利石-钾长石化带。有接触带向围岩一侧为依次为石英--绢云母化带→绿泥石(绿帘石)-水云母化带→绿泥石(绿帘石)-伊利石化带。由此可见70%的铜矿形成在外接触带,30%的铜矿形成在内接触带。充分说明铜的工业成矿主要于中期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密切相关。运用这种特定的蚀变类型及其分带规律作为寻找斑岩型铜矿,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香花岭锡多金属矿田成矿条件及矿床成因《矿产地质》1991.5(4)

  柿竹园钨锡钼铋多金属矿深边部铅锌找矿潜力分析《地质与勘探》2006年第二期 蔡新华等

  德兴铜厂斑岩铜矿脉体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对成矿的指示意义 王翠云等《矿床地质》2012年2月 第1期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